城市站点
> 教育部发布十条措施!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
详细内容

教育部发布十条措施!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

时间:2025-10-28     人气:63     来源:禅城发布     作者:
概述: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

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阶段性特点


和突出问题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


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


其中包括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


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等



01、有效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


规范考试管理,减少日常测试频次,合理设置考试难度,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继续严控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


有序推进中考改革,加快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缓解学生和家长升学焦虑。


02、全面落实“体育每天2小时”


全面推行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能够按规定课时开展体育锻炼,普遍开展“班级赛”“年级赛”等全员性体育比赛活动,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


鼓励推行“课间15分钟”,延长学生课间活动时间,丰富课后服务体育项目,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长。


03、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合理安排学校上下学时间,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教学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严格执行睡眠管理规定,坚决遏制超时学习等违规行为,防止学业过重、无序竞争挤占睡眠时间。


04、培养学生健康用网习惯


规范管理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会同有关部门压实网站平台监管责任,优化算法推荐机制,不得向学生推送危害心理健康的各类信息,坚决遏制“贩卖焦虑”“诱导内卷”等违规行为。


05、关心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在开学、考试、假期、升学等时间节点,密切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情绪和行为变化,针对性开展心理状况研判、个体心理辅导和情感关怀。


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保持常态化联系,对特殊学生群体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家访,及时掌握心理变化和家庭关系情况。


06、建立监测预警和干预机制


推进建设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每年组织开展1次心理健康抽样监测。


统筹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每名学生每学年接受心理测评一般不超过1次。


07、推进实施全员育心制度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教师“育心”意识和能力,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对学生心理行为偏常的识别和早期干预能力。


配齐配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校医和保健教师,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构建班主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精神科医师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展接力式服务。


08、优化校园心理支持环境


实施中小学“护苗行动”,及时化解学生间存在的矛盾冲突,坚决防止各类学生欺凌行为。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建设,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及时做好教职工心理调适和情绪关怀。


09、培育家庭和谐亲子关系


推进学校持续加强“教联体”建设,密切家校协同,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家访等形式,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将心理健康作为必讲内容,引导家长多陪伴多关爱,注重培养子女健康身心。


加强学生发展情况跟踪分析,定期向家长反馈,帮助家长及时掌握情况,重点做好与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家庭沟通联系,共同做好关心关爱。


10、健全部门协同防护机制


会同卫生健康、公安、网信、社会工作、共青团、妇联等建立学生重大心理问题线上线下发现机制,推进精神疾病转介就医和愈后复学机制建设,指导学校制定校园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处理预案。


发挥好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12356心理援助热线作用。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