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模式自愿选择!涉及中小学秋假,佛山市教育局回应→
11月12日-14日
佛山市中小学生迎来三天秋假
期间无人带娃怎么办?
学校如何兜底?作业多怎么办?
家长关切的秋假相关问题
市教育局作出全面回应
👇👇👇
此前,市教育局印发《佛山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春秋假试点工作的通知》,2025-2026学年将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春秋假试点。2025-2026学年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14日,共三天,加上周末形成五天小长假。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共两天,具体时间待国务院公布2026年节假日放假安排后确定,加上“五一”假期形成7天长假。
家校社联动
为秋假保驾护航
为确保春秋假顺利实施,佛山市教育局在过去两个月已开展系统性筹备工作。
一方面,通过组织全市中小学进行摸底调查,充分了解家长意愿,并要求各校提前做好家校沟通与兜底服务准备。
另一方面,积极联动市文广旅体局、市科技局、市妇联、团市委、市总工会等多个部门,整合社会资源,系统筛选一批文化场馆、研学基地及社区场室,为学生在秋假期间提供丰富的实践选择。
还与市人社局加强协同,推动企业、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家长在秋假期间陪伴子女走出课堂,在共同游览中拓宽视野、增进交流。
三种模式自愿选择
充分尊重家庭意愿
为回应不同家庭的多样化需求,佛山市各中小学在秋假期间将提供三种参与模式,由家长自愿选择。具体包括:
学校组织的校外实践,将假期转化为行走中的学习课堂;
家长主导的亲子出游,鼓励家庭自主安排行程,共度亲子时光;
校内托管服务,为无法参与前述活动的学生提供照护与活动空间。
目前全市各校已制定秋假活动方案,以“自愿、公益、非营利”为原则提供校外实践活动。其中,禅城区张槎中心小学围绕“自然感知、社会体验、文化传承”三大维度,打造“自然探索家”“职业体验官”“文化传承者”主题活动,实现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面成长。南海区黄岐中心小学以劳动教育、体能训练为核心,设计趣味性、参与度高的活动。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充分尊重家长的选择权,各学校不会以举办全校性或全年级性活动等名义变相阻止学生放假,也不会强制或限制学生选择特定假期安排方式。
免费托管与平台指引并举
确保假期“真减负”
在服务保障方面,各学校将对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免费校内托管,其间早午餐、午休等服务照常运行,切实解除家长后顾之忧。
为提升假期质量,市教育局将上线“佛山春秋假研学平台”,平台将分自然科普、历史文化、劳动教育、科技创新、民俗体验等板块,集纳各区所有省级、市级研学营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整合全市优质实践资源,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市教育局还将发布全市免费开放的博物馆、青少宫等场所清单,方便家庭自主安排。
对于选择居家休整的学生,学校也将提供分年级的阅读、观影与劳动锻炼指南,引导学生度过充实有益的假期。
在监管层面,市教育局明确要求,秋假期间学校不得组织学科培训、复习考试或集体授课。各级教育部门将开展实地抽查,并邀请家长代表参与监督,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真正实现“为学生减负、为成长赋能”的初衷。
春秋假的设置,是遵循教育规律,为学生提供张弛有度的成长空间的科学尝试。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佛山实施春秋假试点,出发点就是在于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双减”政策要求,调整中小学生学习节奏,引导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形成劳逸结合的良好状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1月1日起
全国全面推行
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
同时推出6项公安交管
“一网通办”服务新措施
进一步提升公安交管服务质效
更好服务群众美好出行
全面推行
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
服务新措施便利群众购车上牌,更好服务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车辆登记与机动车合格证、发票等信息联网,优化车辆生产、销售、保险等环节流程对接。
一是全链条信息共享,减少办事材料。公安交管部门实现与税务、金融监管等部门信息联网,共享核查车辆销售发票、购置税、保险等信息,实现国产小客车上牌全业务数字化办理,群众办理业务时免予提交纸质材料。
二是一站式新车上牌,减少办事时限。群众可通过“交管12123”App,网上集成选车、购险链接和选号、上牌等服务,一站办结所有选号上牌业务,实现足不出户登记上牌。
三是集成式一网通办,减少办事环节。通过数字化、集成式服务,群众购车上牌只需在互联网端“只进一个门”,不再需要到办事窗口办理业务,免于多部门、多窗口来回往返,大大减轻群众办事负担,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推出6项公安交管
“一网通办”服务新措施
公安部创新“互联网+交管”服务改革创新,运用公安交管大数据服务民生、赋能发展,不断优化群众网上办事体验。
一是网上办理解除机动车抵押登记。推进与金融机构机动车解除抵押信息联网核查,通过“交管12123”App、短信等方式提醒机动车所有人,实现网上直接办理解除抵押登记,免予到窗口办理。
二是网上补换领机动车登记证书。对机动车登记证书灭失、丢失或者损毁的,便利机动车所有人通过“交管12123”App申请补换领机动车登记证书。
三是推行机动车转籍信息网上转递。全面推行机动车档案电子化网上转递,申请人可以直接到车辆迁入地申请并办理机动车转籍,无需再回迁出地验车、提取纸质档案。
四是便利网上办理驾驶人考试业务。对无法按照预约时间参加驾驶人考试的,允许申请人通过“交管12123”App提前一天取消考试;对学员报考后申请变更准驾车型的,便利通过“交管12123”App进行办理。
五是网上申请校车驾驶资格。便利通过“交管12123”App申领校车驾驶资格,免予提交纸质申请材料,公安交管部门联网核查申请人申请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签注驾驶证或者重新制作并邮寄驾驶证。
六是推行网上办理大件运输车辆临时号牌。对大件运输车辆已经在企业所在地公安交管部门按规定申领过临时行驶车号牌,且规范使用临牌从事大件运输的企业,可以通过“交管12123”App向企业所在地公安交管部门为该车辆再次申领临牌,不需要提交纸质申请资料,服务大件运输行业规范发展。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其中汽车达3.6亿辆,驾驶人达5.5亿人,机动车、驾驶人总量及增量均居世界第一。公安部持续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累计创新推出160多项高效便利的服务举措,减少群众企业办事成本1000多亿元。推行减证便民、跨省通办,为群众减少办事材料40多亿份,便利1亿多人次跨省异地检车、考证、补换证。推进协同共治、少跑快办,3万多个汽车4S店、邮政网点、保险公司代办交管业务,方便城乡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创新线上服务、一网通办,推广应用全国统一的“交管12123”手机App,用户超过5.8亿,日均访问量2700万人次。
据介绍,7项公安交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措施将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为保证新措施顺利实施、精准落地,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将组织信息系统升级,精心组织推进,狠抓改革落实。同时,公安交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持续深化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均等化、便利化交管服务。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