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红棉老兵显本色 保护环境献力量
为进一步发挥红棉老兵正向宣传引导作用,增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凝聚生态环境保护合力,7月5日,增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组织数十名红棉老兵志愿者开展“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巡河行动”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选在增江街双拥碧道举行,旨在切实保护增城区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引导广大市民重视户外旅游环保问题。烈日高照,“红棉老兵”们热情丝毫不减,他们手拿垃圾钳、垃圾袋等工具,沿着增江街双拥碧道回收垃圾。
红棉老兵志愿者向过往的村民和游客进行环保宣传,以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共同保护河道环境,杜绝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增城区红棉老兵志愿者积极投身到基层社会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推动增城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退役军人力量。

近日,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清华大学签订合作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黄埔基地协议,这是清华大学在广州市的首个社会实践基地。该基地的建立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深化校地合作,推动重点产业发展、集聚产业人才,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增长“双高”同步新模式的又一创新举措。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科技服务、决策咨询、教育培训、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促进清华创新资源与黄埔产业、项目的深度对接,推动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据悉,清华大学核研院、医学院、电子系等13个院系的28名博士研究生已深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12家企业院所,开展为期六周的科技攻关实践。7月7日-9日,28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广州市和黄埔区联合举办的“清华博士广州黄埔行”活动,前往广州人才会客厅、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迈普医学、文远知行、粤芯半导体等单位开展调研。
“这次慕名来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很长见识。”清华大学核研院博士生程丰表示,“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黄埔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人才服务工作,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高校人才培养建设的重要意义,希望能够把所学知识在这里进行转化和拓展。”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大力实施“广聚英才”工程,锚定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目标任务,构筑全国领先的产业人才政策体系,集聚海内外高精尖缺人才,推进“10万大学生进黄埔”行动,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引进博士、博士后190多名。目前全区已集聚118个院士项目、1423名高层次人才、38万多名大学以上学历人才,人才数量稳居全市第一。
据了解,黄埔区将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支点建设,出台更加精准的产业人才政策,加速打造人才“蓄水池”,引育集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并进一步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制造业技能人才培育,不断丰富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和国际化环境建设,提升人才专业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激发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精心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
《广州市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正式印发。
《规划》表示,广州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公共中心体系,匹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构建世界级、都会级和区域级三级商圈体系,打造“5+2+4+22”的重点商圈格局。
当前广州消费新场景有待提升 将客流量更多转化为消费量
在商圈建设方面,广州现已形成都会级和区域级重点商圈。都会级商圈有天河路、珠江新城、北京路、上下九-永庆坊和长隆-万博等商圈。区域级商圈有江南西、白云新城、大沙地、新华和蕉门河等商圈。历经快速发展,商圈培育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基本能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
近年来,广州商业载体增长快速,呈现出广州大型零售商业网点数量规模增长较快,空间分布呈中心城区密集、外围城区稀疏的特征,且重点商圈内大型零售商业网点集聚趋势明显。此外,广州近年来业态融合雏形也逐渐显现。商文旅融合已现雏形,商业与历史文化、景点、会展和体育等业态联动发展态势明显。已涌现出如融创茂、正佳等集合商业、影城、运动、创意、旅游、健身和餐饮等丰富业态的大型综合体,提供一站式购物休闲服务。
但对于发展现况,《规划》也指出当前广州商圈存在布局单核独大、建营模式优质开发运营不足、商业模式业态场景创新乏力等问题。比如,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在体量、品牌和业态类型等方面首位度高,其他商圈的吸引力、客流量、优质商业载体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广州现有核心商圈主要存量物业多由本地国企运营,对比国内标杆城市,头部运营商项目数量不多。《规划》认为,当前广州将客流量转化为消费量的创新载体和场景不足,消费新场景打造有待提升。
岭南特色商圈包括“北京路-海珠广场”商圈及“上下九-永庆坊”商圈
据《规划》,广州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公共中心体系,打造“5+2+4+22”的重点商圈格局,其中包括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2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岭南特色商圈、4个枢纽型国际商圈、22个都市特色商圈。
将要建设的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包括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广州塔-琶洲商圈、金融城-黄埔湾商圈、长隆-万博商圈以及白鹅潭商圈。
将要建设的2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岭南特色商圈,包括北京路-海珠广场商圈、大西关(上下九-永庆坊)商圈。
将要建设4个枢纽型国际商圈包括广州北站-白云机场商圈、广州南站商圈、广州东部枢纽商圈、南沙湾(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商圈。
关于如何建设22个区域级都市特色商圈,《规划》提出两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广州要高品质提质一批“老商圈”结合消费基础,升级改造农林下路-中山三路、环市东、江南西、大沙地、广州大道北、新华、市桥、增城广场-城市中轴线和海塱等一批老商圈,高品质打造新消费空间新场景,促进“老商圈” 焕发“新活力”。
另一方面,广州要多元化丰富一批“熟商圈”,顺应消费趋势,丰富广州大道南、奥体、白云新城、融创茂、科学城、嘉禾望岗、金沙洲、石井-新市和蕉门河等一批成熟商圈的业态组合,促进商圈特色化发展。
此外,《规划》还强调要高起点建设一批“新商圈”,依托城市重要发展平台,高起点建设培育南部创新城(莲花湾)、中新广州知识城、明珠湾和广州科教城等一批新商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外围新城的优质商业消费服务水平。
打造4类新兴潮流消费场景与7类特色消费新场景
在打造新消费新场景集聚区方面,《规划》提出,要打造4类新兴潮流消费场景,7类特色消费新场景、2类首发经济示范区、“1+4+X”的夜间经济空间布局体系。
其中,打造4类新兴潮流消费场景包括打造数字消费新场景、新国潮新国货线下体验场景、无接触式、无人驾驶、无人配送体验场景、免税购物消费新场景等。为打造7类特色消费新场景,重点关注融合式消费场景、红色印记场景、文脉记忆场景、艺术水岸场景、粤韵街巷场景、新时代烟火生活场景、繁华商埠场景等。《规划》还提出,要打造2类首发经济示范区,包括国际时尚首发经济示范区和国潮时尚首发经济示范区。打造“1+4+X”的夜间经济空间布局体系则包含1条世界级夜间经济带、4个都市级夜间地标型夜生活集聚区、X个主题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夜间经济特色示范项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