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印发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 商圈新格局 5+2+4+22
《广州市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正式印发。
《规划》表示,广州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公共中心体系,匹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构建世界级、都会级和区域级三级商圈体系,打造“5+2+4+22”的重点商圈格局。
当前广州消费新场景有待提升 将客流量更多转化为消费量
在商圈建设方面,广州现已形成都会级和区域级重点商圈。都会级商圈有天河路、珠江新城、北京路、上下九-永庆坊和长隆-万博等商圈。区域级商圈有江南西、白云新城、大沙地、新华和蕉门河等商圈。历经快速发展,商圈培育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基本能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
近年来,广州商业载体增长快速,呈现出广州大型零售商业网点数量规模增长较快,空间分布呈中心城区密集、外围城区稀疏的特征,且重点商圈内大型零售商业网点集聚趋势明显。此外,广州近年来业态融合雏形也逐渐显现。商文旅融合已现雏形,商业与历史文化、景点、会展和体育等业态联动发展态势明显。已涌现出如融创茂、正佳等集合商业、影城、运动、创意、旅游、健身和餐饮等丰富业态的大型综合体,提供一站式购物休闲服务。
但对于发展现况,《规划》也指出当前广州商圈存在布局单核独大、建营模式优质开发运营不足、商业模式业态场景创新乏力等问题。比如,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在体量、品牌和业态类型等方面首位度高,其他商圈的吸引力、客流量、优质商业载体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广州现有核心商圈主要存量物业多由本地国企运营,对比国内标杆城市,头部运营商项目数量不多。《规划》认为,当前广州将客流量转化为消费量的创新载体和场景不足,消费新场景打造有待提升。
岭南特色商圈包括“北京路-海珠广场”商圈及“上下九-永庆坊”商圈
据《规划》,广州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公共中心体系,打造“5+2+4+22”的重点商圈格局,其中包括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2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岭南特色商圈、4个枢纽型国际商圈、22个都市特色商圈。
将要建设的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包括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广州塔-琶洲商圈、金融城-黄埔湾商圈、长隆-万博商圈以及白鹅潭商圈。
将要建设的2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岭南特色商圈,包括北京路-海珠广场商圈、大西关(上下九-永庆坊)商圈。
将要建设4个枢纽型国际商圈包括广州北站-白云机场商圈、广州南站商圈、广州东部枢纽商圈、南沙湾(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商圈。
关于如何建设22个区域级都市特色商圈,《规划》提出两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广州要高品质提质一批“老商圈”结合消费基础,升级改造农林下路-中山三路、环市东、江南西、大沙地、广州大道北、新华、市桥、增城广场-城市中轴线和海塱等一批老商圈,高品质打造新消费空间新场景,促进“老商圈” 焕发“新活力”。
另一方面,广州要多元化丰富一批“熟商圈”,顺应消费趋势,丰富广州大道南、奥体、白云新城、融创茂、科学城、嘉禾望岗、金沙洲、石井-新市和蕉门河等一批成熟商圈的业态组合,促进商圈特色化发展。
此外,《规划》还强调要高起点建设一批“新商圈”,依托城市重要发展平台,高起点建设培育南部创新城(莲花湾)、中新广州知识城、明珠湾和广州科教城等一批新商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外围新城的优质商业消费服务水平。
打造4类新兴潮流消费场景与7类特色消费新场景
在打造新消费新场景集聚区方面,《规划》提出,要打造4类新兴潮流消费场景,7类特色消费新场景、2类首发经济示范区、“1+4+X”的夜间经济空间布局体系。
其中,打造4类新兴潮流消费场景包括打造数字消费新场景、新国潮新国货线下体验场景、无接触式、无人驾驶、无人配送体验场景、免税购物消费新场景等。为打造7类特色消费新场景,重点关注融合式消费场景、红色印记场景、文脉记忆场景、艺术水岸场景、粤韵街巷场景、新时代烟火生活场景、繁华商埠场景等。《规划》还提出,要打造2类首发经济示范区,包括国际时尚首发经济示范区和国潮时尚首发经济示范区。打造“1+4+X”的夜间经济空间布局体系则包含1条世界级夜间经济带、4个都市级夜间地标型夜生活集聚区、X个主题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夜间经济特色示范项目。

近日,黄埔区住房城乡和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在科学城会议中心2号楼一层联和厅主持召开黄埔区交通运输行业2023年第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暨第三季度工作部署会议。区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区交通管理总站、区预联办及区内重点交通运输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各部门、企业要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中的极端重要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按照实而又实、严而又严、细而又细的标准和要求,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实抓好,全力确保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稳定。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企业要切实担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主动地防、精准地防、有效地防,紧盯关键人员、关键环节,从制度上规范,推进清单式管理。要抓严抓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尤其要善于捕捉弱信号背后的强信息,确保安全隐患发现及时、排查细致、整改到位。要充分运用“两客一危一重”智能监控系统,加强对驾驶员安全警示教育和管理,教育引导驾驶员提高安全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形成遵守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规定的良好习惯,推动司机违规违法行为压降清零,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会议指出,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深入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整治行动,严抓严管事故黑榜企业、危运企业、泥头车运输企业、智能监控违规企业等重点企业,对发生事故企业实施顶格严厉处理,并将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作为是否准入经营或新增车辆的重要依据,尤其将进一步加大对泥头车“霸王车”“超速车”现象的路面执法和源头治理,对主体责任发挥不力的企业将进行最严厉的处理。
会议还组织观看了道路交通典型事故警示教育片,通报辖区道路运输行业第二季度安全监管情况及安全生产执法处罚情况,并分析当前面临的安全形势任务。
7月12日上午,市水务局纪检监察组梁泽庭组长带队到番禺区桥南净水厂、长堤东路污水管道工程现场督导治水攻坚工作,市河长办下沉工作组喻细明组长,番禺区水务局、桥南街、区水务工程建管中心、工程建设专班、番禺区污水公司及参建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参加。
督导组一行实地检查工程施工现场,听取番禺区汇报两宗项目施工进展、存在问题及三年攻坚整体进展情况。
督导组要求:一是提质增效。加强工作统筹,对照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标准,加快推进三年攻坚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程整改任务,发挥水环境治理效果。二是齐抓共管。加强信息共享,凝聚攻坚合力,需要市协调问题及时反馈至市河长办、市水务局;各专班强化履职,积极推进各项施工协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镇街发挥属地优势,加强与村委、村民协调,落实用地保障。三是以人为本。目前正值高温酷暑季节,施工单位要对一线施工人员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优化施工组织及工人作息时间,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强化深基坑、有限空间等安全风险辩识及分级管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程及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督导现场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