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第二机动巡察组向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反馈巡察情况
根据市委巡察工作统一部署及黄埔区委巡察工作安排, 2023年7月7日(星期五)上午10:00,区委第二机动巡察组向黄埔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反馈巡察情况。副区长黎信坤同志、区纪委副书记马建良同志出席反馈会。区委第二机动巡察组组长林文雄代表巡察组分别向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负责人范红波同志和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班子反馈了巡察情况,提出了意见建议。马建良同志传达了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杰同志指示精神和整改要求,区政府办主任蓝伟锋同志主持反馈会议,范红波同志作了表态发言。
2023年2月6日至2023年3月10日,区委第二机动巡察组对黄埔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了巡察。巡察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盯相关党组织职能责任和权力腐败问题,从严从实开展巡察监督。通过广泛开展个别谈话,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调阅有关文件资料,深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形成震慑,顺利完成了巡察任务。
林文雄同志指出,自2020年12月上轮巡察以来,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党支部能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聚集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会议保障、物业服务、膳食保障等服务保障工作,不断规范内部管理,提升保障水平,凯月楼、凯达楼、供水加压站饭堂获评广东省“食品安全A级”荣誉称号,广垦饭堂获评广州市“食品卫生A级”荣誉称号;积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智慧大院 红色管家”微信公众号、“刷手掌”支付、“刷脸”进入、垃圾智能回收等信息化设施上线,初步集成机关事务“一张网”,为全区党政机关高效有序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巡察组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不够到位,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力度不足,节约型机关建设成效不明显。党的领导和决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攻坚克难意识不强,重大事项决策与执行把关不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主体责任的落实机制空转虚化,廉洁警示教育工作未落实。重点领域或关键岗位存在廉洁风险,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仍有发生,勤俭节约意识不强。聚集“四化”建设,机关事务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标准化建设步伐缓慢。党建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政治理论学习不深不实,支部规范化建设不够扎实。部分巡察、审计整改工作不到位。
林文雄同志提出三点意见建议。一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握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总方向。二是坚持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两手抓,持续强化机关事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坚持党建引领,以高质量机关服务保障助推黄埔高质量发展。
马建良同志传达陈杰书记的有关指示精神,并对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整改要求:一是坚决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巡察整改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坚决扛起主体责任,提升巡察整改使命感责任感。三是坚决做到真改实改,实现巡察整改能落地见成效。
范红波同志表示,本次巡察发现的问题客观公正,诚恳接受巡察组的反馈意见,照单全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整改,切实把巡察组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黎信坤同志出席反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抓好巡察整改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立足“两个重大”,深刻领会新时代机关事务内涵;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抓好整改落实;三是强化巡察整改提升,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区领导、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同志、区政府办有关领导、区委第二机动巡察组全体成员、区纪委第三派驻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区纪委第三纪检监察室有关负责同志、区委巡察办有关负责同志、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全体在职在编人员参加会议。
附件下载:

《广州市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正式印发。
《规划》表示,广州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公共中心体系,匹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构建世界级、都会级和区域级三级商圈体系,打造“5+2+4+22”的重点商圈格局。
当前广州消费新场景有待提升 将客流量更多转化为消费量
在商圈建设方面,广州现已形成都会级和区域级重点商圈。都会级商圈有天河路、珠江新城、北京路、上下九-永庆坊和长隆-万博等商圈。区域级商圈有江南西、白云新城、大沙地、新华和蕉门河等商圈。历经快速发展,商圈培育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基本能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
近年来,广州商业载体增长快速,呈现出广州大型零售商业网点数量规模增长较快,空间分布呈中心城区密集、外围城区稀疏的特征,且重点商圈内大型零售商业网点集聚趋势明显。此外,广州近年来业态融合雏形也逐渐显现。商文旅融合已现雏形,商业与历史文化、景点、会展和体育等业态联动发展态势明显。已涌现出如融创茂、正佳等集合商业、影城、运动、创意、旅游、健身和餐饮等丰富业态的大型综合体,提供一站式购物休闲服务。
但对于发展现况,《规划》也指出当前广州商圈存在布局单核独大、建营模式优质开发运营不足、商业模式业态场景创新乏力等问题。比如,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在体量、品牌和业态类型等方面首位度高,其他商圈的吸引力、客流量、优质商业载体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广州现有核心商圈主要存量物业多由本地国企运营,对比国内标杆城市,头部运营商项目数量不多。《规划》认为,当前广州将客流量转化为消费量的创新载体和场景不足,消费新场景打造有待提升。
岭南特色商圈包括“北京路-海珠广场”商圈及“上下九-永庆坊”商圈
据《规划》,广州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公共中心体系,打造“5+2+4+22”的重点商圈格局,其中包括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2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岭南特色商圈、4个枢纽型国际商圈、22个都市特色商圈。
将要建设的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包括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广州塔-琶洲商圈、金融城-黄埔湾商圈、长隆-万博商圈以及白鹅潭商圈。
将要建设的2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岭南特色商圈,包括北京路-海珠广场商圈、大西关(上下九-永庆坊)商圈。
将要建设4个枢纽型国际商圈包括广州北站-白云机场商圈、广州南站商圈、广州东部枢纽商圈、南沙湾(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商圈。
关于如何建设22个区域级都市特色商圈,《规划》提出两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广州要高品质提质一批“老商圈”结合消费基础,升级改造农林下路-中山三路、环市东、江南西、大沙地、广州大道北、新华、市桥、增城广场-城市中轴线和海塱等一批老商圈,高品质打造新消费空间新场景,促进“老商圈” 焕发“新活力”。
另一方面,广州要多元化丰富一批“熟商圈”,顺应消费趋势,丰富广州大道南、奥体、白云新城、融创茂、科学城、嘉禾望岗、金沙洲、石井-新市和蕉门河等一批成熟商圈的业态组合,促进商圈特色化发展。
此外,《规划》还强调要高起点建设一批“新商圈”,依托城市重要发展平台,高起点建设培育南部创新城(莲花湾)、中新广州知识城、明珠湾和广州科教城等一批新商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外围新城的优质商业消费服务水平。
打造4类新兴潮流消费场景与7类特色消费新场景
在打造新消费新场景集聚区方面,《规划》提出,要打造4类新兴潮流消费场景,7类特色消费新场景、2类首发经济示范区、“1+4+X”的夜间经济空间布局体系。
其中,打造4类新兴潮流消费场景包括打造数字消费新场景、新国潮新国货线下体验场景、无接触式、无人驾驶、无人配送体验场景、免税购物消费新场景等。为打造7类特色消费新场景,重点关注融合式消费场景、红色印记场景、文脉记忆场景、艺术水岸场景、粤韵街巷场景、新时代烟火生活场景、繁华商埠场景等。《规划》还提出,要打造2类首发经济示范区,包括国际时尚首发经济示范区和国潮时尚首发经济示范区。打造“1+4+X”的夜间经济空间布局体系则包含1条世界级夜间经济带、4个都市级夜间地标型夜生活集聚区、X个主题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夜间经济特色示范项目。
7月11日,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市水务局一级调研员(市管)贺成伟带队到越秀区调研河长制工作。越秀区河长办主任、副区长杨清谦,市河长办、市珠江前后航道流域事务中心、市河监中心、越秀区河长办、区水务局相关同志参加调研。
调研活动围绕越秀区河长制机制建设和河涌问题风险预警工作开展。越秀区河长办汇报了河长制工作情况,市河涌监测中心通过河涌的数据分析和现场摸查,反馈了越秀区景泰涌、东濠涌、二沙涌等主要河涌存在的各类问题与治水成效波动风险。
贺成伟同志强调,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河长制工作的政治站位。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好事。要正确看待当前治水的新形势,细化河涌各项治理措施,须臾不可放松,巩固好水环境治理成果。二是要强化河长制队伍建设。区河长办是代表区委区政府开展治水工作,要利用好区河长办议事协调机构的统筹作用和资源,建强组织,建好一支有力的河长制队伍。对于一些跨部门、难解决的“硬骨头”要及时进行统筹协办、正式通报,要形成合力,解决问题。三是要重视河涌问题风险。越秀区要针对辖区内河涌问题情况,找到科学合适的处理办法。对于一些多发的河涌问题需要更加敏锐、更加重视。针对汛期河涌问题突出、排水设施类问题多发、水质问题增多、公众投诉等情况,要建立问题督办清单,及时通报推动解决,必要时呈请区级河长高位推动,进一步打通打透各级治水力量,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调研现场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