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赛事培训的通知
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工作安排,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以下简称湾商赛)赛事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各区已报名或有意向参加湾商赛的企业人员。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员1-2名。
二、培训时间
2023年3月20日(星期一)9:30-11:00。
三、培训地点
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北路311号(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五楼501会议室)
四、培训内容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赛事规则、报名指引、企业商标品牌培育等。
五、注意事项
(一)请各区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企业报名参赛,每个区局在已经报名的基础上,新发动5家以上的中小企业,重点是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农业的企业报名参赛和培训。
(二)请参加培训人员提前十五分钟进场就座,全程佩戴口罩。
特此通知。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3月14日
(联系人:覃校斌、张业文,电话:020-83228353、020-83228273)

强调体验感、沉浸式和吸引力,强调产品与目标受众贴合
日前,广州博物馆在馆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预备于五一假期期间进行的最新研学产品“从广州城到湛江湾”。这是广州博物馆第一次展开跨地市范围的研学活动。此外,记者发现,随着博物馆“研学热”的日渐升温,各馆的研学项目不仅逐渐走出了馆所在的城市范围,进入更广阔空间,跨学科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而在产品组合上也显得越来越多样化,大大突破了早期研学课程“看展+导赏+答题”的粗放模式,更加强调体验感、沉浸式和吸引力,更加强调产品与目标受众的贴合。而伴随着博物馆服务产品输出的,还有创意、策划、管理和运营的技术,以及正在摸索之中的各种全新规范与标准。
跨地市研学 整合优质资源联动合作
随着研学等博物馆公共教育产品的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不再满足于只是集中在博物馆本身,博物馆及其藏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往往更具吸引力,因此单一博物馆,甚至单一城市往往无法覆盖博物馆主题公教产品全程的开发。跨地区的合作,则为由博物馆主导的公共教育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
比如,“从广州城到湛江湾”研学课程,整合了广湛两地的优质文旅资源,形成跨地域联动合作的良性发展模式。记者在研学课程安排中看到,这个为期4天的研学课程,主要行程放在湛江,并在广州博物馆的行前课中,安排了解读岭南文化的内容。湛江的行程包括了湛江市博物馆、赤坎老街、湖光岩、霞山街区等地点,设计有参观导赏、文化工作坊、街区定向、地质实验、旧址走读、沉浸式解谜等,涉及雷州半岛的自然与人文、广州湾(湛江湾)的历史源流等丰富的内容。
“从广州城到湛江湾”研学课程其中一站:美丽的湖光岩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朱晓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研学产品可以将重点放在广州,也可以放在湛江,还可以同时侧重两地,组合形式可以非常多样。也就是说,有点类似旅行社中广泛存在的“组团社”与“地接社”的关系,双方各自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展开公共文化服务。
博物馆跨地市合作开发公共教育产品方面,在其他省市也有鲜活的例子,比如,南京博物院联合教育专家和大运河沿线33家博物馆共同编写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大运河文化读本《大运河的故事》。该读本对标历史、地理、自然科学、语文等学科,以大运河江苏段为重点,为9岁至14岁的学生展现大运河沿线文化的传承。
而更高层次的跨省际博物馆主题公共教育活动也展露雏形,如陕西水利博物馆携手宁夏银川实验小学开展“云端观水世界”直播活动。
转型“跨学科”服务 延伸博物馆内涵
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同样为由博物馆主导的公教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
近日,广州的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于馆内举办了异特龙病理研究发布会,这是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第一次对公众发布科研成果,现场也组织了很多相关专业的学生研学。其研究对象、异特龙“大卫”是第一只被科学记录的患脊椎关节病的兽脚类恐龙,更是第一只被科学记录的脊椎关节病累迁至肩部的恐龙。
异特龙病理研学活动现场
广州博物馆推出的“营建镇海楼”研学课程,引入建筑学、工程学、测绘学的专家团队作为指导,让孩子们动手测量镇海楼的各种数据,动脑还原古楼的建造过程。
“营建镇海楼”研学课程宣传单
而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研究者将体质人类学、古生物学、微痕分析等相关学科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成果引入研学课程,让孩子们在金兰寺古人类遗骸研究等研学项目中,看到当代科技手段开启的考古学全新面貌。
设计“多样化”内容 原创剧本等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广东省博物馆负责的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也从这两年开始走出了“多样化”的步伐。这个表面上看起来是“送展”到各地的项目,实际上在“中央厨房”+“快递小哥”的框架下,也承担着为基层文博机构培养策展、办展及开发配套的公教产品人才,传播先进文博技术与理念的任务。
基层文博机构在“点单”的过程中,得到的往往不仅仅是一个展览,还可能包括一整套策展思路,以及诸多有用的技术细节。如在“隐秘而伟大——中央红色交通线历史展”流动展期间,大家结合年轻人喜欢的剧本游团建模式,开发了《绝密使命》原创剧本,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红色故事,接受熏陶。
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正越来越成为博物馆研学课程设计的标配。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突出抓好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建设,稳产保供工作基石不断夯实。
根据组织申报广州市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生产企业的要求,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了广州市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生产企业申报认定工作。经组织发动、企业自愿申报、区农业农村局审核推荐、市农业农村局复核公示等程序,共认定广东从玉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98家生产企业为广州市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生产企业。其中,蔬菜类46家、畜禽类28家、水产类38家、水果类43家、初级农产品加工类43家,按区域分布分别为海珠区1家、天河区1家、白云区24家、黄埔区6家、花都区34家、番禺区23家、南沙区21家、从化区41家、增城区47家。
广州市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生产企业将发挥稳产保供“急先锋”的重要作用,在突发自然灾害、重大动植物疫病或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情况下,服从统一生产、储备和调控安排,确保本地农产品产得出、供得上,保障市民“菜篮子”产品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价格稳定。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