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研学”推陈出新
强调体验感、沉浸式和吸引力,强调产品与目标受众贴合
日前,广州博物馆在馆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预备于五一假期期间进行的最新研学产品“从广州城到湛江湾”。这是广州博物馆第一次展开跨地市范围的研学活动。此外,记者发现,随着博物馆“研学热”的日渐升温,各馆的研学项目不仅逐渐走出了馆所在的城市范围,进入更广阔空间,跨学科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而在产品组合上也显得越来越多样化,大大突破了早期研学课程“看展+导赏+答题”的粗放模式,更加强调体验感、沉浸式和吸引力,更加强调产品与目标受众的贴合。而伴随着博物馆服务产品输出的,还有创意、策划、管理和运营的技术,以及正在摸索之中的各种全新规范与标准。
跨地市研学 整合优质资源联动合作
随着研学等博物馆公共教育产品的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不再满足于只是集中在博物馆本身,博物馆及其藏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往往更具吸引力,因此单一博物馆,甚至单一城市往往无法覆盖博物馆主题公教产品全程的开发。跨地区的合作,则为由博物馆主导的公共教育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
比如,“从广州城到湛江湾”研学课程,整合了广湛两地的优质文旅资源,形成跨地域联动合作的良性发展模式。记者在研学课程安排中看到,这个为期4天的研学课程,主要行程放在湛江,并在广州博物馆的行前课中,安排了解读岭南文化的内容。湛江的行程包括了湛江市博物馆、赤坎老街、湖光岩、霞山街区等地点,设计有参观导赏、文化工作坊、街区定向、地质实验、旧址走读、沉浸式解谜等,涉及雷州半岛的自然与人文、广州湾(湛江湾)的历史源流等丰富的内容。
“从广州城到湛江湾”研学课程其中一站:美丽的湖光岩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朱晓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研学产品可以将重点放在广州,也可以放在湛江,还可以同时侧重两地,组合形式可以非常多样。也就是说,有点类似旅行社中广泛存在的“组团社”与“地接社”的关系,双方各自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展开公共文化服务。
博物馆跨地市合作开发公共教育产品方面,在其他省市也有鲜活的例子,比如,南京博物院联合教育专家和大运河沿线33家博物馆共同编写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大运河文化读本《大运河的故事》。该读本对标历史、地理、自然科学、语文等学科,以大运河江苏段为重点,为9岁至14岁的学生展现大运河沿线文化的传承。
而更高层次的跨省际博物馆主题公共教育活动也展露雏形,如陕西水利博物馆携手宁夏银川实验小学开展“云端观水世界”直播活动。
转型“跨学科”服务 延伸博物馆内涵
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同样为由博物馆主导的公教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可能。
近日,广州的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于馆内举办了异特龙病理研究发布会,这是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第一次对公众发布科研成果,现场也组织了很多相关专业的学生研学。其研究对象、异特龙“大卫”是第一只被科学记录的患脊椎关节病的兽脚类恐龙,更是第一只被科学记录的脊椎关节病累迁至肩部的恐龙。
异特龙病理研学活动现场
广州博物馆推出的“营建镇海楼”研学课程,引入建筑学、工程学、测绘学的专家团队作为指导,让孩子们动手测量镇海楼的各种数据,动脑还原古楼的建造过程。
“营建镇海楼”研学课程宣传单
而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研究者将体质人类学、古生物学、微痕分析等相关学科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成果引入研学课程,让孩子们在金兰寺古人类遗骸研究等研学项目中,看到当代科技手段开启的考古学全新面貌。
设计“多样化”内容 原创剧本等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广东省博物馆负责的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也从这两年开始走出了“多样化”的步伐。这个表面上看起来是“送展”到各地的项目,实际上在“中央厨房”+“快递小哥”的框架下,也承担着为基层文博机构培养策展、办展及开发配套的公教产品人才,传播先进文博技术与理念的任务。
基层文博机构在“点单”的过程中,得到的往往不仅仅是一个展览,还可能包括一整套策展思路,以及诸多有用的技术细节。如在“隐秘而伟大——中央红色交通线历史展”流动展期间,大家结合年轻人喜欢的剧本游团建模式,开发了《绝密使命》原创剧本,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红色故事,接受熏陶。
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正越来越成为博物馆研学课程设计的标配。

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藏着一条狭窄小巷,名为百岁坊,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该地名缘起于该巷的一座牌坊。如今牌坊已不见踪迹,但这一地名留下了一段老人百岁考科场的佳话。
百岁坊公园一角
相传清代,有一名番禺书生,名为王健寒。他在科场中拼搏七十载,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后来与孙儿一同赴考,没想到祖孙俩一同考中秀才。彼时,王健寒已是百有三岁,此事被传得沸沸扬扬,大家称王健寒为“三朝百岁秀才”,当时的广东巡抚德保亦即兴赋诗,称“泮水遨游七十载,圣朝培育百年人”,并在大塘街街口为这位老人立牌匾,把王健寒居住的地方称为百岁坊。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农药安全生产有关工作要求,切实抓好全国“两会”期间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市植保总站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联合各区农药监管部门组成检查组开展农药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检查组深入各农药生产企业,重点检查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安全措施到位、农药产品及原材料存储条件、安全防护设备配备等情况。同时,督促各生产企业要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面履行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注重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并及时排解,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农药生产安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