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牟治平带队赴深圳、东莞调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工作要求,7月25日—26日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兼委副主任牟治平率市大湾区办秘书处、推进处有关负责同志赴深圳、东莞调研,实地考察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东莞滨海湾新区情况,并与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东莞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座谈交流,深入学习深圳、东莞等兄弟城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发展工作举措和成功经验,更好地推进我市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8月2日,广东省产业有序转移招商引资对接平台建设推广现场会在河源市东源县召开,正式上线“投资广东”平台。会议期间,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粤东粤西粤北14个地市政府与数字政府建设产业五大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粤同行”数字政府建设产业赋能“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副省长、河源市委书记林涛,以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全国数字化、制造业领域的企业和商协会600余名代表出席活动。
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合省商务厅建设的“投资广东”平台,作为全省集约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招商引资门户,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大治理、大协同优势,汇聚全省各地市园区、地块、厂房等载体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主导产业、要素成本、配套设施等招商信息,帮助各类市场主体随时随地了解投资环境和产业集聚情况,直接联系招商工作人员,有效畅通招商信息对接渠道。“投资广东”这项全新的政府数字化服务,将进一步助力各地市优化营商软环境、引导产业链集群发展。
据介绍,今年4月平台上线试运行以来,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持续加大建设力度,优化迭代50多个版本,访问渠道逐步由粤商通APP拓展到PC端、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可在线查看园区、地块实景三维图像,支持线下活动和线上直播,引入文心大模型AI助手回答投资问题,极大减少以往市县政府、产业园区、投资企业、商协会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招商资源实时配置效率。
各地市充分依托“投资广东”平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韶关市率先发布核工业741研学营地项目、马鞍山现代生态农业旅游体验项目等招商项目,灵活运用平台开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招商引资。中山、阳江、肇庆市依托平台线上线下融合招商,扩大活动覆盖面。河源市东源县发挥地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利用平台短视频板块在线直播夏季招商活动。截至目前,全省招商数据库和招商地图基本形成,平台已发布5000多项招商资源,访问量(PV)突破100万次,访问用户数(UV)50万人,收到各类投资意向超300项。
按照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部署,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进一步加强对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化发展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引导,先后指导成立数字政府建设产业联盟、广东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联盟、广东数据发展联盟、数字政府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和省电子政务协会等五大联盟协会,已成为凝聚和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全力服务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见效,五大联盟协会共同发起“粤同行”—数字政府建设产业赋能“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旨在搭建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的数字政府建设合作交流服务平台,整合全省政务服务、数据要素、科技、产业、人才等领域优势资源,组建产业矩阵,赋能智慧县城、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杨鹏飞表示,希望广大企业和商协会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参与到“投资广东”平台建设中来,大力引导更多企业应用平台,帮助全方位了解广东各地市的投资环境和产业布局,投资广东、共赢发展。同时,邀请更多数字化企业参与“粤同行”产业赋能行动,在“百千万工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据介绍,“投资广东”平台将持续优化,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政务大模型开展招商资源精准化配置,助力提升招商引资效率和质量。
下一步,平台将上线全省各级更全更细更优质的招商资源信息,重点向国内和海外地区推广,为广东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数字化的力量。
为落实局安全生产及环境安全检查有关工作要求,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断改善我市环境空气质量,7月26日,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熊必永同志带队到增城区等开展环境安全检查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增城分局,增城区新塘镇、宁西街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调研组在增城区开发区管委会与增城分局,增城区新塘镇、宁西街座谈交流环境安全检查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情况,随后到华电福新广州能源有限公司、广州珠江恺撒堡钢琴有限公司开展环境安全检查,现场查看企业消防设施等,要求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相关要求,配备必要消防器材等应急物资。
调研组对增城区环境安全检查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六点意见:一要优化大气污染防治思路,不断深化精准、科学、依法和系统治污。二要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为全市空气质量改善作正贡献。三要突出工作重点,紧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高活性物质企业和重点区域,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四要充分发挥环保员队伍作用,提高镇街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五要做好中央资金储备项目入库,积极做好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六要求生态环境系统人员现场检查时要注意安全防护,并提醒企业落实相关部门提出的安全措施要求,污染治理设施检修时做好通风,佩戴防护器具,落实密闭空间操作等要求。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