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分类率逾22%,白云区垃圾分类工作上半年成绩明显
7月28日,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举办“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暨垃圾分类表彰会,推广全国首创的“云站桶”垃圾分类模式,以示范引领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据悉,上半年白云区共收运分类生活垃圾72.4万吨,较2022年同期减少0.76%;分类收运厨余垃圾近16万吨,上半年厨余垃圾分类率超过22%。
本次活动肯定了白云区各镇街在今年上半年取得的垃圾分类成绩,并对优秀单位进行了表彰,包括2023年上半年优秀镇街、村居,白云区2023年第二季度“云站桶”志愿服务活动优秀社区、物业,白云区2023年第二季度先进商会优秀企业,白云区2023年垃圾分类达人,第二季度精准分类旧衣回收先进奖等。
“通过这次表彰可以让更多人保持初心,坚持垃圾分类的习惯。”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二级高级主办赵吉林表示,希望未来有更多人参与到“云站桶”活动中来,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美丽白云。
据介绍,白云区依托垃圾分类投放点智能设备首创“云站桶”活动,在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组织社区居民志愿者线上值守监督,远程为分类投放街坊“云点赞”,给予积分奖励。“云站桶”现已在24个镇街全面启动,并已完成所有镇街的“云站桶”活动启动培训,开展活动的物业小区已增至31个。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白云区持续发力,推动生活垃圾持续分类减量。上半年,全区共收运分类生活垃圾72.4万吨,较2022年同期减少0.76%;分类收运厨余垃圾近16万吨,上半年厨余垃圾分类率超过22%。同时,实现小区分类投放点智能监控设备100%全覆盖,并将智能监控设备运用纳入日常考评内容。实现废弃食用油脂清运车、大件垃圾存放点、废旧衣物箱等城市部件和“智慧分类”平台的对接等。目前,白云区已规范设置旧衣物回收箱超1900个。
此外,白云区还为24个镇街配置258台分类收运车辆、354台收运监管设备,进一步完善“专桶专用、专车专收、专线专运、车桶同色”收运体系建设,完善城中村“栋长制+分类公交”和农村“分类上门收+星级评定”模式。
“我们将持续倡导垃圾分类、共建美丽社区。”赵吉林表示,未来,白云区城管部门将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同营造清洁、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全碧芳 伍欣 易鹏)

6月26日,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关于违规经营瓶装燃气有奖举报的通告,对每宗有效举报给予300元奖励。
连日来,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入开展违规经营、使用瓶装燃气专项整治行动,对辖区出租屋、制衣厂以及“二合一”“三合一”等重点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发布《海珠区关于违规经营瓶装燃气有奖举报的通告》,旨在进一步加强燃气安全管理,不断提高辖内居民安全用气意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根据市民提供的举报线索,已核实符合违规经营瓶装燃气行为举报奖励案件3件,均按举报奖励工作程序落实奖励金额。
举报违规经营瓶装燃气,3位市民获奖
“欢迎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监督,对海珠区辖内违规经营瓶装燃气的行为进行举报,每宗有效举报将给予300元奖励。”日前,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了一则有奖举报通告,在朋友圈、微信群等被广而告之,吸引了不少居民群众的注意。短短几天的时间,便陆续接到3名热心市民关于违规经营瓶装燃气的举报。
“我们根据市民举报线索,联合南洲派出所在大塘查处一起利用出租屋违规储存燃气‘黑点’,现场暂扣燃气瓶53个,并且通知受委托燃气企业到场排险转运。此外,我们根据举报线索,在大塘聚德西路制衣厂查处一起违规使用燃气的行为;联合江海派出所在敦和路段查获一起利用非危运车辆运输外市充装的燃气到本地销售违法行为,暂扣燃气瓶38个,车辆1辆。”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有奖举报,极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达到了及时制止和惩处违规经营瓶装燃气行为的效果。
据悉,经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现场调查核实后,3位市民分别获得300元现金奖励。
深入排查安全隐患,拧紧燃气“安全阀”
据悉,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中,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从摸清底数、强化措施入手,重点对辖内餐饮场所等场所使用的钢瓶二维码、燃气泄漏报警、用气场所通风条件等进行了详细检查,并对出租屋、士多店、水店、米店等场所是否存在储存燃气或兼营燃气的行为进行全面排查。此次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262人次,检查燃气经营企业、燃气设施289个(次);餐饮场所1345家;涉燃气管道设施施工工地96个次;检查出租屋466家;查处燃气“黑点”12个,暂扣气瓶371个。查扣运输“黑气”车辆1辆。
此外,在开展执法检查的同时,向居民进行使用安全知识宣传,普及燃气安全检查、应急处置等基本知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保护燃气设施,确保燃气使用安全。
请广大市民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或各街道公布的其他途径进行有奖举报。
“小厕所、大民生”,黄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通过在公交站、农村、公园等厕所短板区域建厕、改厕,把“厕所革命”的好钢用在群众需求的刀刃上,让更多市民群众享受民生工程创新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一是齐心协力,推进“厕所革命”工作落实。制定黄埔区“厕所革命”三年提升计划,各职能部门、责任单位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区住建、水务、供电等部门在装配式公厕选址、设计、安装、给排水、用电、绿地占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今年黄埔区新建公共厕所10座,改造公共厕所7座。
二是严格审查移交,把好公建配套厕所质量关。黄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积极配合城市更新、居住区地块建设项目开展规划条件征求意见、公共厕所选址、设计方技术案审查及接收工作,指导项目设计单位按照《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科学选址、设计,审查公厕50座,确保公厕选址便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三是加强监管,努力提升公厕管养水平。各保洁单位严格落实各项管养制度,确保照明、供水、通风、除臭、“七小件”等基础设施配置到位,卫生保洁“十洁十无”。区环卫监管部门定期组织巡查督导,巡检公厕567座,发现问题240宗,完成整改219宗,整改率91.25%。经过巡查督导,全区公共厕所标识牌完好、“七小件”人性化设施完善、保洁质量逐步提升。(汪汉华)
黄陂公园公厕
长安南公厕
长庚村公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