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一!“花式”普法获佳绩
日前,广东省普法办公室通报了2022年度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网上量化评估情况的结果,花都区综合成绩在全省120余个县(市、区)中位列第一。
“八五”普法规划启动以来,花都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模式,融合报、网、端、微、屏等于一体,多措并举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花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依靠群众 服务群众 注重普法队伍品牌化建设
花都区积极打造“一镇街一品牌”志愿普法队伍,根据每个镇街的特点,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志愿队伍力量,深入群众生活中,用乡音乡情适时适地开展普法教育,潜移默化地让群众接受普法教育。如秀全街的“秀全大妈”志愿服务队自编自演颇具特色的法治文艺节目,通过文艺表演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深受群众欢迎,创作《环保普法唱新歌》《宪法,在我心中》等融合法治元素的节目,曾分别获得广东省法治文化节金奖和银奖。
二、创新发展 注重实效 拓宽普法阵地多样化建设
花都区结合本地特色打造法治文化名片,不断提高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质量,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感受法治的力量。
目前,花都区共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个,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1个,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个,民法角3个,法治文化小公园12个,法治宣传栏320个,法治长廊18个,法治广场5个。与此同步,结合全国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打造“民法角”,融合岭南特色建筑和法治元素于一体,设置“民法角”标志、岭南花窗宣传栏、社区法律顾问公示牌等。
为弥补传统普法宣传形式的不足,以“互联网+法治宣传模式”普法,群众在“民法角”可以通过扫描“花都司法”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获取普法案例,实现“指尖上的微普法”。
三、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强化普法工作制度化建设
严格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一方面,区司法局与团区委联合,在区青少年宫打造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宣讲活动室,为各单位普法宣传提供“擂台赛场”。并且制定普法宣传方案,协调有关单位结合职能做好定期普法宣讲工作。目前,已在宣讲活动室开展了“青春不越轨”关爱未成年人法治讲座、“万企稳就业促发展保权益构和谐”政策法规宣传活动等多场普法活动。
另一方面,引导全区各单位、各镇街依据自身职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普法活动,力求抓重点、抓热点。如近两年根据区内重点工作,全区各单位、各镇街通力合作、精心设计方案和环节,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宣传活动。2022年8月2日,区委政法委联合有关单位在狮岭镇举办以“共建花都 同享美好”为主题的融合服务暨关爱小候鸟活动,以文艺表演、互动游戏、咨询答疑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在欢声笑语中将满满的法律知识带到家长和孩子们心间。
建立媒体沟通机制。实行“一次采集、多元发布、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面向“广州花都发布”“今日花都”“花都司法”等新媒体平台,常态化提供普法宣传信息。汇聚各媒体现有的用户数据资源优势,对同一普法宣传素材进行不同风格的包装整合,全时段、多媒介、分众化地发布和传播普法信息,扩大普法宣传影响力。

7月5日,增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联合区关工委、增江街退役军人服务站、荔乡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开展“聆听红色故事,少年向党共成长”活动。通过巍巍丰碑、冉冉红旗、一段党史、一则故事,让载有英雄精神的红色故事常讲常新,把红色记忆深入中小学生的心灵,使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在荔枝树下,学生们一张张求知若渴的稚嫩脸庞,认真倾听红色宣讲团成员黄香源、顾海城、刘湛洪三位爷爷亲切讲述党的光辉历史。宣讲团成员提出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殷切期望,激发学生们从小树立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怀,并嘱托学生们要汲取奋发前行的力量,发扬和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纪念馆内,学生们认真观看党的革命历史故事,看着革命先辈们的雕塑陷入沉思。学生们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述先辈们感人至深的革命往事,深深地被他们投身革命、不畏牺牲的精神所感染。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好像把学生们带回那个烽火岁月,仿佛能聆听到当年隆隆的炮火。参观红色记忆馆让学生对先辈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近距离体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浴血战斗的革命精神。
此次活动以红色故事为纽带,通过宣讲红色故事、参观红色记忆馆的形式,引导学生们从小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帮助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新时代青少年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
近日,由广州港研究院牵头组织编制的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散粮港口作业减损技术要求》,顺利通过全国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
这是全国港口行业首个散粮装卸作业减损行业标准,是广州港建设大宗散货智慧绿色港口的重大举措,聚焦港口标准化建设攻坚行动,推动港口标准体系建设的又一崭新成果。
水路运输是我国粮食物流运输的重要方式,而港口是粮食水路运输的关键一环。该标准的研究制定,将填补港口散粮装卸作业减损标准的空白,促进减损先进技术和工艺方法的推广应用,对降低港口运输环节粮食损耗浪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