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宗局领导带队到白云区调研民族宗教工作
近日,市民宗局市管一级调研员牛茂辉带队到白云区调研民族宗教工作。
调研组一行听取了白云区民宗局近年来民族宗教工作情况的汇报,详细了解了白云区在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破解影响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难点问题、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等方面的落实情况;还就如何加强市、区联动,促进广州市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与白云区民宗局进行了深入交流。
牛茂辉对白云区在少数民族群众聚集的三个社区、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全力推进基督教协和堂建设“广东省基督教中国化示范基地”,指导基督教江高堂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金刚禅寺挖掘展示岭南禅宗文化表示肯定。希望继续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宗教中国化的白云实践,进一步团结民族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贡献力量。
(白云区民宗局)
会议现场

广州市道教各宫观在市、区民宗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广州市民族宗教领域2023年“安全生产月”相关文件精神,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工作氛围,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相关工作,不断增强道教教职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广州市道教各宫观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要求,统一思想,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日常工作重点,常抓不懈。各宫观成立安全生产工作小组,场所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分管安全负责人亲自抓,不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明确岗位职责,举行相关培训和宣传教育,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
二、深入宣传,加强防范意识。
各场所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主题宣传,积极组织宫观教职员工学习和宣传有关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认识,防患于未然。各场所拓宽安全生产宣传思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优势,注重运用现代传媒、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技术,在电子宣传屏幕上滚动播放“安全生产月”主题公益宣传海报和视频,在宣传栏张贴“安全生产月”主题公益宣传海报,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展相关内容科普和宣传,努力提升安全生产宣传效果,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三元宫将《消防安全“三提示两公开一承诺”公示牌》张贴在宫观显眼位置;纯阳观、黄大仙祠、仁威祖庙、斗姥宫等重点场所完善了消防设施标识,把水枪加压棒、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式张贴上墙。
图1:《消防安全“三提示两公开一承诺”公示牌》上墙
图2:电子屏幕上宣传“安全生产月”公益海报
三、强化教育,加强安全意识。
为增强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持续树牢安全红线意识,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州市道教场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纯阳观根据有关消防安全工作部署,邀请了消防部门作安全教育专题讲座,要求全体教职人员认真学习广州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调度会的部署精神,牢固树立安全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营造浓厚平安氛围。仁威祖庙邀请消防部门开展《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2023年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采用讲解加实践的方式,确保教职人员掌握“两懂三会”(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自查整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图3:纯阳观举行安全教育专题讲座
图4:仁威祖庙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四、注重演练,加强应急能力。
协会严格督促指导各场所制定安全生产预案,完善内部消防应急制度,及时更新水带、水枪、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更换老旧防火门,加装事故响应信号灯等。市内重点宫观不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提高教职员工的防火、灭火和自救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纯阳观开展应急安全消防演练活动和暴恐袭击的实战推演,邀请了海珠区沙溪消防中队介绍人员疏散和正确逃生方式等应急内容,进行消防灭火、抛水带等训练,模拟场所在遭受突发情况下的安全应对方法,有效提高事故风险防范和处理能力。白云仙馆组织消防安全演练活动,演练类型分别为桌面演练与实兵演练,先由受过培训的道长讲解消防器材的使用和相关消防知识,再落实各安全责任人和职责,并组织应急疏散演练。
五、重点排查,加强问题整改。
为扎实做好道教场所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按照“场所自查,协会核查”的方式,场所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和协会办公室组织力量进行专项检查排查,对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和危险区域强化问题隐患整改落实。三元宫、黄大仙祠、仁威祖庙、都城隍庙、白云仙馆等重点场所纷纷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对消防安全、房屋安全、活动安全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自查和整改。纯阳观为电动自行车划定专门的停车区域,严禁违规充电的行为,避免安全隐患。
图5:各场所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活动
自本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以来,有效推动了全市道教场所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切实提升了场所教职人员的防范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出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浓厚氛围。今后,协会及各场所将继续加强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不断升级完善消防设施和各类应急预案,确保全市道教领域的安全稳定。
(供稿:广州市道教协会曾子婧 编辑:宗教一处)
湾区时报讯(记者 刘丽春 通讯员 袁兆升)近日,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清华大学签订合作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黄埔基地协议,这是清华大学在广州市的首个社会实践基地。该基地的建立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深化校地合作,推动重点产业发展、集聚产业人才,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增长“双高”同步新模式的又一创新举措。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科技服务、决策咨询、教育培训、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促进清华创新资源与黄埔产业、项目的深度对接,推动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据悉,清华大学核研院、医学院、电子系等13个院系的28名博士研究生已深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12家企业院所,开展为期六周的科技攻关实践。7月7日-9日,28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广州市和黄埔区联合举办的“清华博士广州黄埔行”活动,前往广州人才会客厅、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迈普医学、文远知行、粤芯半导体等单位开展调研。
“这次慕名来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很长见识。”清华大学核研院博士生程丰表示,“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黄埔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人才服务工作,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高校人才培养建设的重要意义,希望能够把所学知识在这里进行转化和拓展。”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大力实施“广聚英才”工程,锚定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目标任务,构筑全国领先的产业人才政策体系,集聚海内外高精尖缺人才,推进“10万大学生进黄埔”行动,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引进博士、博士后190多名。目前全区已集聚118个院士项目、1423名高层次人才、38万多名大学以上学历人才,人才数量稳居全市第一。
据了解,黄埔区将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支点建设,出台更加精准的产业人才政策,加速打造人才“蓄水池”,引育集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并进一步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制造业技能人才培育,不断丰富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和国际化环境建设,提升人才专业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激发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精心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