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研究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在海珠区成立实践中心
4月21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海珠区实践中心”在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挂牌成立。海珠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王福军,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曾智勇,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院长杨文炯等同志参加挂牌仪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是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是服务决策、引领学术、培养人才的科研创新平台。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由海珠区委统战部、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海珠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香港青创集团(广州青创理想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倡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民族工作,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以文化认同促进民族认同、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宗旨。
王福军指出,近年来海珠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在民族学科、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方面人才资源深厚,科研优势突出,此次在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成立海珠区实践中心,是校地协同、优势互补、创新发展的一次成功探索,是海珠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又一创新举措。
王福军强调,希望双方以海珠区实践中心的成立为契机,充分发挥实践中心的平台功能,紧紧围绕大湾区城市民族工作、粤港澳文化认同机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整体意识研究等重大课题,开展调查研究,举办学术会议和专题讲座,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实现“1+1大于2”的共赢目标,为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海珠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湾区民族手工艺术中心坐落于青创WAREHOUSE(海珠区沥滘路16号),三层建筑面积共842平方米,是国内首创、大湾区首个由政府、高校、民族团体、企业四方共建的民族传统工艺宣传推广公益机构。中心成立以来,坚持立足海珠、面向大湾区,经常举办各类公益体验和研学推广活动,着力打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青年一代接触民族工艺的网红地、港澳台同胞感受传统文化的体验营。
(海珠区民宗局 肖明湖)

4月23-24日,荔湾区区长谭明鹤带队到泮溪酒家、康王北路、中山七路、黄沙大道、南漖幼儿园等督导检查节前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三防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守住守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化品、自建房、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检查,毫不手软“打非治违”和消除隐患;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强化内涝点排查治理,前置救援力量,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要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值守,定期开展实战演练,确保五一假期平安有序。
为进一步推广清真饮食文化,促进各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4月23日,南沙区在南沙街红岭社区举办“品清真美食,聚民族情谊”联谊活动,吸引了近百名社区居民现场参与。区民宗局、南沙街、红岭社区及南沙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南沙区穆斯林群众及清真饮食店代表现场为居民烹饪清真拉面,送上清真美食,彼此欢坐一堂,谈笑风生,热闹非凡。清真饮食店代表马先生表示,南沙是个温暖的地方,他从青海到南沙打拼这些年,接受了很多人的帮助,切实感受到了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有信心、有决心在南沙这个第二故乡踏踏实实干下去,为南沙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发光发热。居民陈阿姨表示,今天的活动让她品尝到了正宗的清真美食,认识了很多穆斯林朋友,非常有意义。
近年来,南沙的穆斯林群众积极融入南沙发展、参与南沙建设,多次走进社区和敬老院开展慰问联谊活动,打造了“品清真美食,聚民族情谊”活动品牌。特别是疫情期间,主动配合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在自身经营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捐款支援抗疫,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共同”,不断为南沙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下一步,南沙区民宗局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举办慰问联谊活动,开展解难帮困服务,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化解矛盾纠纷,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南沙区民宗局、南沙街)
合影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